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激活企业创新因子--浙江工人日报网

  通讯员黄云鹏记者王海霞报道 持续创新、永葆活力,是每一家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激活企业的创新因子呢?近年来,慈溪匡堰镇总工会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创建由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等领衔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创新发展筑巢育智,走出了一条企业自主培养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新路子。

  2010年,匡堰镇总工会在全省率先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着力打造技术型、创新型团队。目前,全镇已命名职工创新工作室17个,其中4个成为市级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鸿达公司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成为浙江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大公司“万亚勇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宁波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经过多年培育,各类职工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技术发明、技术攻关等活动,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智囊团。在鸿达公司,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由劳模与高级技师领衔,以高技能人才为骨干,以岗位创新为核心,这个由48名职工组成的技术团队,在研制开发大型精密模具上取得许多成果,填补了不少国内空白,特别是自主创新开发成功的大型多工位级进模新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匡堰职工万亚勇日前荣登宁波首批50名港城工匠光荣榜。他领衔的创新工作室近年来攻克了一大堆技术难题,获得多项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其中行星回程测量仪填补国内空白,还为企业培养熟练电气安装工人500余人、设备维修工140多人,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与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同步,镇总工会大力倡导“导师制”,发挥优秀人才的引领帮带作用,助企业打造人才梯队。定期在工作室内以“导师制”方式,由企业高层、技术专家就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等实际问题与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员工进行专题探讨,帮助其迅速成长,并适时选择一些技术含量高、普及面广、带动能力强的技术工种开展技能比武,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

  鸿达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宪平连续10多年开展师徒结对,他带出的徐建凯、方毅等10多名“高徒”如今成了公司的“名师”,他们又带出了30多名会发明、会创新、会攻关的下一代“高徒”。

  匡堰镇总工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职工创新工作室”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自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鸟巢”。截至目前,全镇已有6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1850多名职工获得技术职称,职工创新工作室累计取得各类技术创新成果136项,创造经济效益5130余万元。